“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们容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表现为没有精神和食欲不振,不想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面对着湿热的气候,饮食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有句老话讲,“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既是表达夏收小麦后的喜悦之情,也是提醒人们,夏季饮食不能含糊。
入伏后,除了标志性的饺子、面条等,民间还有吃童子鸡、雪花酪等食品的习惯。
南北饮食习俗不一,而以“吃”的更不相同,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各地的解暑良方,看看这些食习俗,你听说过吗!
北京传统消暑饮食
北京人的夏天,美食无疑是对抗酷暑的良方。
虽然一到夜幕降临,街边的大排档,吃烤串,喝啤酒十分流行,光着膀子的爷们肆无忌惮的吹着牛皮,然而,这真不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传统消暑佳品。
那么,北京人关注最高的美食是什么呢,前五名你或许能猜到一两种,却不一定全知道。这排在第五名的凉糕,就让一些人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江米凉糕
老北京江米凉糕,是用清香软糯的糯米,裹着绵软沙甜的豆沙馅料蒸制而成,黏而不粘,甜而不腻,营养丰富易吸收,助消化补气血,消暑润肺提神解乏,是夏天最好不过的传统特色点心。
春卷
这第四名暑期美食就是春卷了,老北京春卷,从立春开始吃,一直吃过盛夏。肉末春卷、豆沙春卷,种类繁多,全凭各人口味。
第三名,艾窝窝,艾窝窝在北京历史悠久,明代宫廷档案即有记载,“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从春节到秋初,大半年的时间都有的卖。
艾窝窝
艾窝窝洁白如霜,细腻柔韧,甜香松散,能补中益气、健胃消脾、温补强壮,对夏天食欲不佳、腹胀腹泻都有一定的环节作用,对盗汗、多汗、虚汗者都适宜食用。
第二名,酸梅汤,更是北京人消暑最佳饮品。
酸梅汤
老北京酸梅汤,以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多种原料熬制而成,除了除热送凉、安心止痛、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还能治疗咳嗽、痢疾、霍乱等疾病。
这第一名,莫过于豆汁了。
豆汁是用绿豆渣发酵而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
豆汁、焦圈、咸菜丝
豆汁一直深受北京人的喜爱,不光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等多种人体健康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更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除燥、养胃、解毒等功效。喝豆汁,喝的是健康。
然而,许多外地人初次见豆汁,还未见面,老远就被它的气味拒之门外。豆汁特殊的臭味,让很多人怀疑这馊臭的泔水怎么能作为饮食。那是不知道豆汁的好处,若是捏着鼻子忍者臭味喝上三五回,说不定你会爱上它,三天不喝想得慌。
南方入伏吃什么?
入伏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热的时期,这时正值“三伏”天,将进入长达近40天的伏期。入伏时节离不开饮食,那么南方吃什么来解暑呢?
— 吃仙草 —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 吃凉拌素菜 —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
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 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 喝姜茶 —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
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 喝老鸭汤 —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
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Copyright (C) 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