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湖南省近日出台了湖南粮食行业“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力争全省粮油加工业及物流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全文如下:
湖南省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发改粮食〔2016〕2178号),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粮食行业发展极不平凡、成效显著的5年。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粮食人顽强拼搏,积极进取,面对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 “三高”叠加,粮食销售难、企业盈利难、仓容不足难“三难”并存的严峻形势,沉着应对,粮食行业在逆境中奋进,弱势中向好,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二五”夯实的工作基础。
1、宏观调控能力持续增强。全省“一市一中心,一县一骨干,若干一线收纳库点”的粮食收储网络基本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并存,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应急加工指定企业422个,应急供应企业62个。市场价格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粮油供应充足,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2、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全力实施粮油千亿产业工程。2015年全省实现粮油加工业总产值1254亿元,比2010年增加611.4亿元;大米、食用植物油、挂面产量分别达904.5万吨、159.4万吨、55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加225.6万吨、56.1万吨、20万吨。截至“十二五”末,全省粮食行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116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6家和35家;有中国驰名商标38个,比2010年增加30个;全省有16家企业跻身全国米、面、油、杂粮、食品行业企业50强。克明面业、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贵太太茶油成功上市,分别摘得中国股市挂面、杂粮、茶油第一股称号。
3、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紧紧抓住“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和国家集中新建仓容的重要机遇,全面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条件。积极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全省筹措资金16.54亿元,完成一般维修仓容198万吨,大修仓容278万吨,功能提升仓容232万吨。加快仓库建设进度,“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完成新建、改扩建仓容365.8万吨,获得国家专项支持建仓项目资金3.38亿元,物流专项资金0.85亿元,政策性应急供应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补助资金1.0257亿元。争取国家“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升级化竞争性补助资金2.58亿元,为我省粮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4、依法管粮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切实履行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全面推进依法管粮,积极组织开展全省粮食库存检查,严肃查处各类涉粮案件,粮食流通秩序不断优化,粮食市场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国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达15个。依法管粮、依法治粮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监督检查制度化、常态化。
5、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从管企业、管部门粮食向管行业、管社会粮食的转型。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取得实质进展,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湖南粮油名优特新产品展示展销推介会成为湖南粮食外销的大舞台。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用好用活“去产能、去库存、去杆杠、降成本、补短板”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湖南粮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1、有利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政策扶持有力。粮食安全是国家三大经济安全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国家多次启动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全面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不断巩固粮食主产省地位,积极担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制定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湖南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为湖南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2)粮油精深加工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精深加工是粮食产业链最高层次、最增值的环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值与原值比已达3:1—5:1,而我省仅为1.5: 1。通过对粮油加工后的副产品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与综合利用,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3)自然资源丰富,物质基础殷实。我省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总产在600亿斤左右,平均商品率达45%。其中稻谷、油茶产量居全国第一,油菜籽产量居全国第二,有42个县被列为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湖南杂粮资源丰富,怀化、邵阳、张家界等地区杂粮开发潜力较大。
(4)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市场前景看好。我国正在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不断提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产品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高端、优质粮油食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粮食消费将逐步向优质化、功能化、营养化、精细化方向转变,需求朝更加安全卫生、营养保健和方便快捷方向发展,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不利因素。
(1)粮食供求阶段性矛盾凸显。由于国内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高,粮食价格“天花板”与生产成本“地板”挤压抬升,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倒挂,“稻强米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虽然连年丰收、粮源充裕,但我省的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还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新要求。一些低端粮食品种销路不畅,库存积压,特别是稻谷和玉米的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有机、绿色、优质、安全的粮油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给粮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带来很大的压力。
(2)粮食供求较长时期仍将处于紧平衡。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空心村和抛荒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依然存在,洪旱灾害仍然频繁,生态环境约束趋紧。随着国家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施,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地区将列入连年休耕试点计划,粮食总产面临较大压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粮食增产空间有限。粮食消费继续呈增长趋势,过度依赖进口粮食调节供求平衡不可持续。
(3)行业发展力量继续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行业人才和队伍萎缩,大多数专业技术人才走向社会。国内定向培养行业技术人才的院校极少,人才结构难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虽然经过“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部分地区仓库设施仍然陈旧,仓容仍然不足,物流体系、质检体系、应急体系仍不完善。许多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仓库、厂房、设备均已老化,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4)粮食收储政策面临调整。受国内粮食生产结构影响,国家在降低玉米、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的同时,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方式、收储制度等面临改革,粮食行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加大。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受体制机制、银行贷款等因素影响,生存和发展压力更大。
(5)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粮油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产品附加值低,粗加工产能过剩和深加工严重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战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为农增收、为民服务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发展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推进安全粮食、法治粮食、创新粮食、智能粮食、效益粮食、优质粮食建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深化改革,确保安全。深化粮食流通各项改革,加快粮食产业与国民经济融合发展步伐,打造运行规范、稳健管用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构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适应粮食流通发展新要求,整合粮食资源与政策优势,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粮食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市场调节的基本功能,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粮食收购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带动粮食行业发展。坚持粮食安全、依法管粮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思路,充分利用增量与存量的有机结合,实现宏观调控与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的目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抓好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建设,实现产值、产能、效益三量齐升的基本目标。
3、市场导向,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业态创新,夯实粮食企业发展基础,培育粮食经济发展动能。加快改革进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4、政策引导,注重实效。全面把握粮食生产、流通发展规律,科学理清“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发展脉络,研究与省情、粮情相适应的政策和措施,着力化解粮食收储难、产业转型升级难的矛盾。在全面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有序流动的基础上,助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三、主要目标及发展路径
(一)主要目标。
1、安全粮食。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要求,实现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收储和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达到安全水平,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健全,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提升,粮油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2、法治粮食。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全面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坚持依法管粮,全面履行抓收购、保供应、稳市场、强产业等行业职能,不断强化粮食流通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粮食行业有法可依、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粮食行政管理人员依法履职、粮食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的良好局面。
3、创新粮食。不断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服务粮食企业创新发展。要积极鼓励粮食企业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新活力,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引导粮食企业从简单追求仓容规模和产能向保障粮食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发展方式上突出创新发展,重点推进管理方式、业态模式、产业构成和发展动能的创新,积极培育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以省内涉粮院校和科研质检机构为依托,加快粮食科研平台建设。
4、智能粮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以智能粮库为基础,以粮食加工企业信息化升级工程、粮食应急配送网络工程、粮食电子商务工程为依托,以省市县粮食监管信息平台为纽带,建设覆盖全省、功能齐全、信息共享、多级联动、互联互通的现代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全面提高粮食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粮食行政监管信息化能力。
5、效益粮食。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对经济总值的贡献水平,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特色企业集中,全省培育100家左右承担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服务三农、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培育100家左右代表行业水平,产值、产能、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居前的新型特色粮油产业标杆企业。到“十三五”末,全省粮油加工业及物流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6、优质粮食。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基本实现粮食质量可查、来源可溯、流向可控的全过程质量保障。优质粮油产品占有率逐年增长,全面推广绿色生态储粮新技术,控制有害物质污染,推进绿色低温储粮变革。认真贯彻国家新的粮油标准,积极倡导粮油适度加工,推动企业采用节粮节能、绿色低碳的生产经营方式,降低产品营养消耗,保全粮油制品营养,提升粮油产品质量,着力打造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优质粮油品牌,不断增强湘字号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发展路径。
1、完善粮食收储体系,全面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坚持粮食总量和结构平衡、粮食市场相对稳定,健全完善“一市一中心,一县一骨干,若干一线收纳库点”的粮食收储网络,构建以粮食安全为主体,精准有效、调控有力的现代粮食收储体系、市场预警体系和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推进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静态和动态结合、原粮和成品粮共存的粮食储备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粮食政策性收储效能,支持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在湘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性粮油购销调存任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三农”工作。
2、强化依法管粮,营造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以法制建设为引领,强化监管意识,提高政府监管粮食的能力。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全面推进依法管粮。严格执行涉粮法律法规,强化市场调控、行业建设、储备管理、应急保障、质量监管等主体责任,及时组织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和政策性粮食收购、销售及出库的监督检查,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和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涉粮案件,提高粮食监管执法能力,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健全粮食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构建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
3、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夯实粮食流通与发展基础。合理增加粮油仓储设施容量,适当建设与发展社会粮油仓储设施,满足农民售粮所需。加快推进粮食产后服务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储粮新技术应用,重视粮食烘干和清杂设备、成品粮库、准低温粮库的布局和建设,提升粮食仓储设施功能层次。推进覆盖全行业地方国有粮库的信息化建设,建设实用、好用、管用的现代智能粮库,全面提升粮库仓储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粮库系统和粮食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粮食进出可知、粮情感知可调、粮源粮质可溯、资金流向可查、库区安全可控、经营管理可循,提高粮库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应用程度。推进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全面推广大宗原粮“四散”运输,完善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加快促进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严格执行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办法,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储物流设施在粮食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粮油仓储能力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
4、优化新供给,推动粮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加快粮食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运用资金、项目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提升粮食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重视品牌价值,积极培育形成粮食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加工规模化,粮源基地化、服务多样化。加快粮油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粮油加工业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产品开发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转型,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粮食产业集群,构筑米、面、油、杂粮、粮机五大产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态势。
5、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依靠优势企业引领,借助名牌产品带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结合湖南“一带一部”定位,积极实施东进西拓战略。继续巩固广东、福建、广西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上海、云南、贵州市场,全面拓展粮食外销渠道,扩大稻米外销总量规模,增加湖南粮食出口数量与效益,实现粮食资源与粮食经济的有效结合。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融贸易,参股入股国际粮企,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适应市场多元发展需要,搞好粮食品种余缺调剂,引进玉米、小麦、大豆等品种,实现粮食品种优化和互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6、推进科技兴粮战略,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现代粮食收储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和粮油精深加工、主食产业化、副产品综合转化利用研发,提高粮食科技水平,提升科技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涉粮高校、科研院所、粮油科技创新平台的人才、技术和创新优势,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好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激发全行业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培育发展粮食科技创新型实体,鼓励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研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四、全面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
1、优化粮食收储体系。
(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适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
(2)进一步健全粮食收储网络。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以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各直属库和地方各级国有粮食储备库、收纳库为基础,以民营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为补充,合理、科学、有序布局粮食收储库点,全面掌控粮源,不断满足种粮农民及其经纪人送粮所需。加强粮食产销合作,鼓励外省销区粮食企业在湘投资建设粮源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建立异地储备。
(3)积极探索“四专一封闭”粮食收储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区探索和推广“专企收购、专仓储存、专项补贴、专用处置、封闭运行”全程监管模式下的“四专一封闭”粮食收储政策。加大重金属超标治理管控力度,逐步建立粮食标识制度和追溯机制,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2、夯实地方粮食储备体系。
(1)创新地方粮食储备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分梯级粮食储备新机制。通过运用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会粮食周转储备。鼓励和规范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地方粮食储备相关工作。
(2)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合理确定静态、动态储备的比例,降低储存成本费用,优化储备布局与品种结构,建立以稻谷储备为主,保持适当比例小麦、玉米储备和食用油储备。
(3)完善地方粮食储备轮换经营机制。各级粮食、财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储备企业轮换粮食进入国家粮食批发市场竞价交易,认真完成下达的储备粮油轮换计划。
(4)建立部门联动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建立粮食、财政、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等部门联动的储备粮管理体制,积极指导承储企业认真执行储备粮各项政策制度,监督承储企业收好粮、储好粮,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存储安全、管理规范。
3、提升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
(1)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省市县粮食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供应网点企业、应急加工企业、应急配送企业名单,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和违约处罚机制,形成运转高效、调控有力的粮食应急行政指挥体系和保障体系。
(2)建立地方成品粮储备。依托粮食批发市场、龙头加工企业、粮食储备库等,在省会城市、市州中心城区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成品粮应急储备设施,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的成品粮储备达到 10—15 天市场供应量。
(3)加强粮食价格监测。及时掌握全省粮食价格、数量、质量等情况变化,强化对重点粮食生产企业、收储企业、加工销售企业、零售企业、交易市场及重点地区的监测,建立覆盖全省的粮食价格测报体系和粮食安全预警体系。
(4)加强粮食统计工作和宏观调查分析。健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调查统计体系,完善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制度、粮食和植物油产需平衡调查制度,会同海关部门开展进口粮食调查。综合分析粮食产量调查、社会粮食产需平衡调查和省内进口粮食数据信息,有效监测全省口粮安全状况。
(二)加强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及提质改造。
1、加快粮食仓储体系建设。
(1)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不断优化仓储设施布局,构建设施现代化、储粮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现代粮食仓储设施体系。通过维修改造、新建等途径,新增和提升仓容300万吨,到2020年,全省有效仓容达到2350万吨。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有1家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
(2)全面建设智能粮库系统。紧密围绕粮库核心业务,加快建设融合业务管理、出入库作业、智能仓储、远程监管、安防监控、办公自动化、财税管理于一体的粮食仓储信息化平台,提升仓储装备智能化水平和粮食收储信息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粮库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流转不畅、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实现粮库各项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为常态化在线监管提供保障。
(3)积极推进粮食产后服务工程。重点推进产后粮食烘干、农户科学储粮、粮油产品健康消费等粮食产后服务工程。对接大农户或集约化的农户储粮需要,引导和鼓励国有大中型粮食收储企业、规模以上加
Copyright (C) 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