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返回上一页

专家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关键在效果评估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讯 4月20-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的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大会期间特别设置的特殊食品的政策与法规新动向、“互联网+食品”的监管挑战与企业责任、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与控制技术标准化、畜禽制品的安全与加工新技术、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食品营养与健康新思维、食品企业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全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等8个专题会议。

10-36-07-46-549.jpg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专题会议,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英国雷丁大学教授Geoffrey Campbell-Platt主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郝明虹、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任筑山、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风险管理处处长黎军、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前局长、加拿大瓦尔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Samuel Godefroy、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医师郭丽霞、科学松鼠会协委会成员云无心、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教授Felicia Kow等相关人员,围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开展情况、国际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相关经验、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兽药安全评价等方面内容做出讨论和交流。

郝明虹指出,在我国,风险监管交流尚属于新兴学科,但已经纳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作范围中,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职责。

目前风险交流工作呈现出关注国际发展的新、快、通的特点和顺应社会治理的需求的趋势。郝明虹提到,风险交流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但积累有限,还要在各个阶层共同提升风险交流的意识,共同认识其新、顺应其不同于以往学科的单向性,要适应其多边性、及时性、互动性,从意识层面加强主动性。她指出,近年来国家法律方面逐步健全、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和经验成效的交流借鉴都为风险交流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8a48eec97390b2d4adec62855f833900.jpg

主要体现在:一是帮助各方科学理解风险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避免误读误解造成过渡反映。二是促进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有效实行。三是提振监管部门公信力和消费者的信心。四是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现,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风险交流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需要多方互动,多方参与。我们与行业组织联系,与科研机构沟通,与媒体朋友交流,通过编写食品安全风险解析,请媒体设立食品安全专栏,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推动作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专门组织机构。” 郝明虹认为,风险交流目前发展形势良好,但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意识。

郝明虹还对我国食药监总局下一步工作作出介绍,力争实现“打牢一个基础,坚持四个方面,探索一个转变”,即打牢强化的工作体系建设基础、坚持专业性、敏感性、创新性和常态性、转变从传统狭义的风险交流向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转变。突出监管的主线,围绕完善机制、夯实基础、突出专业的方式,完善相关工作。

在结合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来研究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后,通过采用一种正确的语调和正确的沟通的工具(如标签、大众媒体、社交网络等),和消费者、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同时要注意和各方进行合作,包括医学院、医生、专业人士等。以加拿大为例,他们在柜台开辟出专门场地来传播信息,利用多种语言的宣传小册子、小卡片来传递信息。Samuel Godefroy表示,最关键的是在进行风险沟通之后,需要对沟通的效果进行评估。

 

 

来源:中国经济网时间:2017-04-21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