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返回上一页

“互联网+餐饮”便捷时尚的背后,如何直面安全挑战?


       不想吃食堂,不想去小店,更不想从家里带盒饭……午餐怎么办?没事,打开手机APP,浏览,下单。很快,冒着热气的饭菜就到手了,“天天不重样,方便也快捷”,这就是网络订餐。网络时代,“互联网+外卖”,改变了办公场所传统的午餐方式。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和第一调查网,就网络餐饮问题进行了一项微型在线调查。一周时间内,共有7305名网友进行了自主投票。

       口味、价格、口碑、卫生,这些因素中,网上订餐者最关注啥?
 
640.webp (17).jpg



       在回答这一多选题时,虽然各个待选项的选择数相对接近,但“安全”和“卫生”,还是以占比45.1%和48.7%的选择列在了7个选项中的头两位。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路“吃货”,要求吃进去的东西干净还是第一位的,因为食品安全和卫生,身体才能健康的道理,人人都懂。本次调查数据还显示:

       认为“网餐单位经营不够规范”的,有3672位,占比50.27%;认为平台管理不够完善的,高达4044位,占比55.36%;希望监管部门管得更严一点的,有3624位,占比49.61%。


       对此,饿了么CEO张旭豪认为,“互联网+餐饮”存在两个挑战:一个是食品安全链条长,增加了出餐后的配送过程。如何科学评估各环节风险,按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方式管理急需研究。二是国际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国外没有专门针对网络餐饮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法律,如美国法律要求外卖餐厅对食品安全负总责,我国则根据国情,明确了平台第三方主体责任,创造性提出了实施共治共享的监管模式。
 
640.webp (18).jpg
 
       其实,2015年开始到现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已进入互联网以及食品安全治理非常重要的时刻。  
 
       2015年3月政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业内称之为‘电商国8条’,提出要建立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管办法。
       2015年4月新的《食品安全法》通过,将网络食品纳入监管范畴。
       2016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实施《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规定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的管辖,完善了监管部门调查处理职权和网络食品抽样检验的程序,强化了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发布,直指外卖平台常见的餐厨废弃物为原料制售的“地沟油”,对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更加严厉的打击,同时加强了各监管部门的监督责任。
       2017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汇编》,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指导科学消费为落脚点,着眼于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种,解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误区。

       法律和制度有了,但如何让它们落地有声,是当前监管的难点。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要承担起食品管理责任。那么,作为第三方网络平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保障食品的安全呢?在近日开展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食品安全论坛上,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人员表示,正在制定《网络订餐监督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国家层面正在推进建立跨部门的联合惩戒机制,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将强化联合信用惩戒,鼓励平台主体对违法活动的自然人进行信用惩戒,让他们一时违法终生受阻。
 
       另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还将借鉴各地探索,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宣传,调动公众参与网络食品安全的治理。总的来说,互联网食品监管,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是前提,政府监管是后盾,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走治理的道路,多方参与,实现共治,才有可能造就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发展。 
 
 
 
来源:新华网时间:2017-07-11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