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势下,中国外贸企业遭遇困境,经过艰难的复工,却发现外需骤降,海外订单减少。
疫情之下,不少国家“封国”“封城”,切断了正常的经济联系,全球供需链条也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外贸企业订单延迟或取消不可避免。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还面临着贸易限制措施的沉重压力。中国的畜产品、水产品遭遇贸易限制,不少国家还将限制范围扩大到水果、蔬菜等领域,甚至扩大到所有类型的食品。
在重重障碍与不确定性之下,外贸企业,尤其是食品外贸企业如何突围?有的企业已经瞄准内需,这或许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战略空间。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夏旭田,缴翼飞,何中夫
编 辑丨李博
图片来源 / 新华网
尽管正月初六就已开始复产,但直到现在圣农食品总裁周红都未能等到日本客户关于新产品订单的确认。
作为中国最大的鸡肉制成品出口商之一,圣农食品每年海外订单中接近三成来自新产品的开发,后者需要客户全程在华跟踪。
周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海外需求明显下降,负责对接、采购的日本客户迟迟未能来华确认新产品订单,这使得该公司2、3月外贸订单下降了15%,而4、5月份的订单将下降40%-50%。
中国最大的苹果出口商山东佳农诚信也遭遇类似的订单困境,在国内疫情严重的2月份,由于复工难这家公司损失了1/3的订单。进入3月以后,虽已实现复工,但海外疫情骤紧,使得这家公司损失了四分之三的订单,其多个主要出口市场甚至陷入停摆状态。
得之复工却失之订单,这是当前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普遍境遇。疫情期间,不少国家针对中国食品农产品贸易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更使企业“雪上加霜”。
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全球逾60个国家(地区)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中至少35个国家采取了“封国”、“封城”措施。如同涟漪一样,这将对中国外贸产生持续的冲击,并使其处于巨大的不确定之中。
外需骤降订单减少
2019年,在中国出口的18万吨鸡肉产品中,圣农食品一家独占近2万吨,占比约13%,其出口额接近9000万美元。
周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按往年情况看,公司每月的外贸销售额都稳定在600万美元上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两个月外贸订单明显下降。
“2、3月外贸订单已经下降了15%,随着疫情的扩大,订单压力也在加大,4、5月份的订单还未结束,但我们预计会下降40%-50%。”
在周红看来,订单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冲击外部需求骤降影响了客户的常规订单,疫情期间人员流动的双向限制,也使得新产品订单迟迟无法确认。
圣农食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邻国日本,产品覆盖油炸、蒸煮、陈放等多个条线,主要用于餐饮业。疫情发生以后,日本餐饮市场迅速下滑。往年4、5月份由于是旅游季也是消费旺季,但疫情使得今年的日本游客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居家办公,消费下滑导致订单下降。
此外,圣农食品每年的海外订单中,新开发的产品占比30%左右,这需要日方客户派遣研发、品管、销售人员来华,就外观、口味、生产工艺流程与出口商对接并确认采购订单。
“2月份很多工厂停工,实际上我们正月初六就开始复产了,而且在一个月之内,我们复产率就达到了95%。但由于国内疫情严重,这些采购商没过来,这对下个月乃至下季度的订单都带来了影响。”
到了现在,中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疫情却在海外迅速升级,日本采购商还是没过来,使得这家公司今年初几乎没有新产品订单。
作为中国最大苹果出口商,山东佳农诚信果业的总经理姚心省面临着同样的订单困境。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为其公司的出口带来两轮冲击。
“第一轮冲击是供货难,在国内疫情较严重的2月份,国外有需求,但我们不能供应。2月20日以后,国内各个环节开始逐步复工,但很多工厂不能正常开工,这一阶段大概会影响我们1/3的订单。”
姚心省介绍,2019年佳农的水果出口额为6000万美元,即便1月并未受到疫情明显影响,这家公司1-2月份也只实现了大约700万美元的出口销售额。
第二轮冲击则是发货难,3月份以后国内大部分地区正常复工,然而国外疫情迅速蔓延,外部需求骤降,各国封城、封路等措施也打断了正常贸易的链条,这将使佳农损失至少四分之三的订单。
姚心省说:
“我们被连续伤害了两次,而且疫情的影响在逐步加深。现在苹果出口基本上全停了,目前孟加拉国还在发货,菲律宾也能发一点货,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主要出口市场基本上都不怎么发货了。”
得之复工却失之订单,这是当前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普遍境遇。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介绍,截至3月24日,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已基本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70%的重点外贸企业占比已经达到71.3%。
然而,国际疫情扩散蔓延对外贸企业带来新的冲击。随着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入“抗疫”紧急状态,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外贸企业存在订单被取消、延迟的现象。由于国际商贸活动受限,各类展会、洽谈会被推迟或取消,企业很难获取新订单。
刘长于指出,中国在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外贸企业的政策,帮助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
“疫情以来,政府等各方确实提供了很多帮扶措施,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国外订单过不来,疫情还在持续,国外不要货国内再努力又能怎么办呢?”姚心省不无焦虑地说。
值得庆幸的是,苹果保质期相对较长,在0℃到-2℃的温度下能够长期保存,姚心省大可以等待国际疫情拐点的出现。然而,不少其他食品则有严苛的保质期限制,如果疫情长期持续,后期或将面临更惨重的损失。
“外贸订单在公司的占比为15%,我们有内销渠道,从而获得了辗转腾挪的空间。”周红正在推动其鸡肉产品“出口转内销”。
不过,疫情以来,国内餐饮业大量关闭,这使得周红企业的国内订单也一度下滑了30%。
苹果出口也遭遇贸易限制
让食品外贸企业雪上加霜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国家针对中国的食品、农产品出口出台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这包括韩国、印尼、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这些措施大多针对中国的畜产品和水产品,也有不少国家将限制范围扩大到水果、蔬菜等领域,乃至所有类型的食品。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正像救火队员一样处理着各国纷至沓来的贸易限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印尼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食品和饮料,我们参与交涉,解除了其对我大蒜等食品进口的限制。我核桃仁出口企业在意大利遭遇通关及退货困难,经协调,货物近期可运回国内。伊朗禁止进口所有中国动物产品,罗非鱼出口严重受阻,经交涉,现滞港货物已通关……”
于露呼吁,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均能在食品农产品贸易领域保持克制和冷静,不要盲目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周红称,正是由于2004年的禽流感导致不少国家禁止进口中国生鸡肉,如今出口的都是经过全熟加工的制成品,且产品出口后都要复热,经过这一过程病毒是不可能生存的。
“实际上,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在质量管控上非常严格,我们的标准高于国际标准。然而,对于中国食品国外经常会有不少负面印象与不公平的限制措施。”周红说。
即便是苹果出口,也遭遇了不少贸易限制。
姚心省称,疫情发生后,不少国家都对中国水果采取了限制措施。比如,尼泊尔直接把水果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许可证给停了,这使得对该国的水果出口几乎停了一半。科威特不允许进口中国水果。印尼进口中国的苹果配额也一直没有正常下发,等于是变相地停止进口。
此外,受疫情影响,各国针对食品领域升级的检疫措施也增加了外贸企业的成本。姚心省称,菲律宾要求来自中国的船只从离港那一天起到菲律宾后,必须超过15天才能靠岸,还要对船员进行多次体温检测,直到完全没任何风险后才能正常卸货。
“这拉长了船期,本来一星期就到货了,现在要在海上等着,必然会抬高企业的运费成本,也增加了时间成本。而且正常情况下,货到就能提货付款,现在因为不能正常提货,付款周期也被拉长了。”
姚心省介绍,中国的苹果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欧洲、中东地区,近期以来,上述地区疫情迅速升级,各国纷纷封城。
“水果到进口国后需要有人装卸、送货、销售,现在各国管控措施不断收紧,这些人都不上班了,海关人员也要放假,进口国的贸易流通体系陷入停滞,流通不畅也必然会影响我们的订单。”姚心省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全球逾60个国家(地区)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其中,至少35个国家采取了“封国”、“封城”措施,这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比利时、捷克、波兰、英国、俄罗斯、塞尔维亚、乌克兰、拉脱维亚、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菲律宾、黎巴嫩、科威特、越南、约旦、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古巴、突尼斯、科特迪瓦、吉布提、澳大利亚、新西兰、利比亚、南非、埃及、突尼斯。
随着疫情在海外的迅速扩散,其对中国外贸的冲击仍在持续,并处于巨大的不确定之中。
展望全年,姚心省认为,如果疫情能在上半年结束,今年水果出口总量可能会损失1/4,因为上半年是淡季,其影响相对可控。现在的问题是,国内已控制得较好,但很难确定国外疫情能在6月份前结束。
姚心省说:
“如果 6 月份疫情仍然结束不了,甚至下半年 8、9 月份也结束不了,因为下半年是出口旺季,那么疫情的冲击就非常大了,(对于全年的影响)可能会达到二分之一以上。”
周红预计,疫情将使公司全年的出口额减少20%以上。尽管多国采取“封国”、“封城”措施,但很难确定国外能像中国一样迅速控制疫情,也难保不会出现反复,这都将为其公司带来无限的不确定风险。
食品农产品贸易不应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牺牲品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多数外贸企业在疫情前期面临着复工难、订单履约难的压力。随着国外疫情的次第爆发,又面临着外需不足、订单延迟或取消的挑战。
此外,不少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食品农产品的贸易限制措施,让食品农产品外贸行业面临更多一层挑战。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介绍,今年1-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94.9亿美元,下降11.6%;进口246.6亿美元,增长5.1%。虽然均高于外贸平均水平,但低于去年同期农产品进出口增速,农产品外贸正面临巨大的内外部压力。
关于各国针对食品农产品出台的多项贸易限制措施,曹德荣呼吁WTO各成员国根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即《SPS协定》)进行风险评估,保持贸易畅通,不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不应对食品农产品贸易另眼相看,而食品农产品贸易更不应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牺牲品。
曹德荣。资料图
预计全年出口受影响较大
《21世纪》:此次疫情对中国食品农产品外贸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冲击?这些冲击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德荣:此次疫情冲击很大,导致企业复工受限,物流受阻,订单履约困难。企业复工复产面临防疫物资不足、成本提高等压力。部分国家对我出口货物设置障碍,导致贸易成本、贸易风险提高。一些国家对我人员入境实施限制,境外疫情越来越严重,企业无法参加境外展会。到港货物积压,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和违约风险等。
受此影响,不少外贸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而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21世纪》:中国食品农产品对外出口规模有多大?今年前两月表现如何?
曹德荣: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284.3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出口785.7亿美元,下降0.9%,增速较前年降低6.5个百分点;进口1498.5亿美元,增长9.3%,增速较前年降低0.3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94.9亿美元,下降11.6%,比全国出口降幅低5.6个百分点;进口246.6亿美元,增长5.1%,比全国进口高9.5个百分点,其中肉类进口增速较快,同比增长69.6%,尤其是猪肉,增长了1.6倍。
《21世纪》:食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在订单方面表现如何?是否存在订单与客户流失现象?
曹德荣:出口方面,根据企业反映,1、2月份国内疫情原因导致企业无法复工,订单无法履行,大部分境外客户对疫情导致的合同无法如期履行表示理解,小部分客户催单严重,甚至取消合同。
3月份逐步复工后订单有增加的趋势。但当前国内疫情并未结束,随着国外疫情的大爆发,在部分行业又出现订单延迟或取消的情况。预计全年食品农产品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
疫情期间,进口企业也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比如,春节前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企业大量高价进口猪肉。但由于节后餐饮业等恢复缓慢,猪肉内销不畅,许多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宁愿放弃30%的预付款也不要货。
《21世纪》:目前企业订单履约是否还存在困难?在化解国际贸易违约风险方面,商会有哪些考虑?
曹德荣:在化解国际贸易违约风险方面,商会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接听并回复企业咨询电话100多个,回复企业邮件咨询,并为相关企业开具了不可抗力证明。
陕西某企业年前与日本客户签订了出口浓缩果汁的合同,约定在2月初发运。受疫情影响,陆路运输受阻,影响正常发货,公司面临违约风险。商会联系到企业,帮助企业开具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最终日本客户同意把交货日期后延,没有造成公司损失。
各国贸易限制带来新挑战
《21世纪》: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但是目前不少国家仍对中国产品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而且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食品农产品领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曹德荣: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均能在食品农产品贸易领域保持克制和冷静,依据科学的风险评估进行贸易管理,不要盲目采取贸易限制措施。食品农产品贸易不应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牺牲品,世界各国也不应对食品农产品贸易另眼相看。
依据《SPS协定》,贸易限制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WTO成员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各成员应根据《SPS协定》第5条进行科学风险评估,避免对农产品采取变相贸易限制措施。
《21世纪》:各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和管控措施对食品农产品出口会带来什么挑战?
曹德荣:受国内外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地区)近期对我农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导致部分企业出口订单履行受阻。
截至3月26日,全球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外需求减少,部分客户出现延迟或取消订单情况。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疫情期间为保护国内就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希望有关国家尊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意见,不采取过度贸易限制措施,为双方食品农产品经贸合作正常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外贸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21世纪》:目前,食土商会会员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曹德荣:受疫情影响,中国油脂油料、乳制品、食用菌、茶叶、花卉、水果等行业均面临复工受阻、物流不畅、需求下降、产品积压等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减轻税费负担、加强防疫物资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随着密集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各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目前,油脂油料进口行业工厂复工率90%以上;规模以上禽肉生产、出口企业复工率达90%;大蒜出口行业复工率约60%;湖北以外地区,90%的食用菌大中型企业均已复工;苹果汁出口行业由于处于出口淡季,只有少数企业开工;蜂蜜出口行业复工率约50%;开心果、巴旦木、碧根果、榛子等来料加工企业复工率达60%;香料调料出口行业除湖北省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豌豆蛋白出口加工企业复工率约70%。
《21世纪》:作为食品农产品领域最重要的行业组织,食土商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曹德荣:自2月1日,商会每天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及困难,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形成《食土商会应对疫情动态情况报告》上报商务部外贸司。为促进出口,我们建议恢复部分产品(冷冻芋头、冷冻莲藕、松香、皮革等)的出口退税。
商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食用菌行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建议》,反映劳动力无法复工、物流受阻、产品积压等问题,建议将食用菌纳入疫情防控时期生活必需品。
疫情发生以来,食土商会还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境外参展问题,收到来自展商的调查问卷100余份,接到企业和地方关于参展问题的咨询电话300多个,收到反映问题的邮件100余封。共协调了包括迪拜海湾食品展、日本千叶国际食品展、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食品展、俄罗斯食品配料展、俄罗斯CPM展、意大利米兰展等在内的十余个境外展会,为中国参展企业减少了数百万元的损失。
因疫情影响,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销售不畅问题。2月11日,商会发出通知,在商会网站开设“抗疫专区”,帮助会员企业进行供需对接,通过多种渠道为会员企业广泛发布供需信息,解决产品出口受阻、进口滞销问题。
目前,我肉类进口商因疫情影响内销不畅、亏损严重,部分进口商濒临破产,无资金支付到港订单尾款,港口未清关货物积压严重,国外部分供应商威胁要没收我未按期支付尾款进口企业已支付的预付款。
对此,我会建议商务部与肉类来源国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延缓订单尾款支付时间,同时我会也对国外肉类协会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有效化解了违约风险。
Copyright (C) 长沙正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