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经过十年努力,彻底整顿、改造和提升,基本实现了由外延式总量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提升发展模式的转变。
特别是2019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乳制品生产、消费、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消费者已恢复了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
这样的努力成果,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也绝不会轻易被唱衰。
乳业国家标准制定流程严格而规范
一个行业的健全发展,离不开权威标准的支撑,对品质要求极为严苛的乳制品行业更是如此。
行业专家指出,乳业国家标准的制定流程严格而规范。2010年乳业国标是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的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经过一年时间完成的,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2010年3月正式公布。
这其中的程序之严谨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据了解,国家标准制定有严格流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出台包括了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环节。除了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还有企业参与:由于企业更加熟悉生产和市场情况,任何行业制定标准时,国家都会邀请企业参与起草标准,目的是为决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
初稿完成后还需提交专家组进行多轮技术探讨。有数十位业内权威专家,参与论证。这些专家的背景、工作单位、所在地不尽相同,但都对乳业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也尽可能保证了最终标准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在讨论稿完成后,会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最后,国标的确定是由卫生部牵头,农业部拍板,两家部委共同决定的。
此外,国家标准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产业素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而升级,生乳等乳品国家标准早已启动修订升级工作。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显示,中国现行的奶业标准共有200多项,涵盖奶畜养殖、生鲜乳、乳制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以及检测方法等各个环节和领域,国内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一致性逐步提高,乳品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为规范乳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2018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检验方法》等4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稳步推进。
中国乳品质量保持稳定向好形势
当前,国产乳业发展正日益成熟。从2003年起常温奶快速普及,伊利蒙牛龙头地位显现;2008年行业进入调整期,液态奶品类快速扩张,进口奶粉垄断国内市场,产业链加速向上游整合;2015年起进入国产及高端产品突围期,主要表现为乳制品向高端、健康发展,国产占比提升。
2019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在行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开展,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好形势,广大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
例如2019年10月1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京举办“提升乳品质量 企业公开承诺”活动,伊利、蒙牛、光明、飞鹤、君乐宝、三元、完达山、圣元、银桥、新希望、雀巢、美赞臣等12家大型骨干企业分别向全国消费者做出郑重承诺。协会携全国77家乳制品企业向社会共同发出“提升乳品质量 我们共同行动”的倡议。
从各项具体指标来看,我国乳制品的质量也称稳步提升态势。以乳铁蛋白为例,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2018年,农业农村部对3 299批次生鲜乳样品进行监测,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同比增长0.02%,远高于国家标准,规模牧场生鲜乳样品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36g/100g;此外,2018年,农业农村部对9289批次生鲜乳样品进行监测,结果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家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更严级别的团体或企业标准。事实上知名乳企都自觉制定了比国标更高更严的标准,目前大家常喝的牛奶,如伊利、蒙牛、三元等,每100克牛奶蛋白质含量都达到了3.0克以上,其中伊利金典有机奶甚至达到了3.6克。
由此可见,乳制品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趋于利好。当下,消费者正在恢复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和认同,在理性看待我国原料奶产量下降、乳品质量检测严苛、消费不断增长等现状的基础上,我国乳业正对标奶业发达国家,提升行业生产能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Copyright (C) 长沙正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