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制品在我国历史悠久,自秦以来流传千年,具备稳定的消费基础。早在公元前221年前后,四川地区发明凿井取卤,开凿浅井后凿出井盐,辅以花椒调味,制作成卤味用以佐酒下饭。
而后卤味在全国多地流传,形成了以川卤、潮卤、浙卤为主的多个卤味派系,具有较长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消费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卤制品消费逐渐从餐桌消费拓展至休闲、送礼消费,消费场景和人群稳步拓展
卤制品具有生命周期长、成瘾性强的特点。卤制是传统烹饪工艺,卤制品具有“色、香、味、型”俱全的特点,满足现代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偏好。卤菜共分为红卤、盐焗、麻辣、泡椒、烤鸭、酱香、五香、海鲜、凉拌等9大系列。从卤制品类上分,可分为家禽类、红肉类、蔬菜类等。
一、卤制品行业千亿市场规模,领跑休闲食品市场
受益于经济增长、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城镇率提升及渠道拓展等因素,我国休闲食品行业零售额保持双位数增长。预计2016-2020年的CAGR为12%,2020年行业零售额接近1.3万亿元。
卤制品市场增速领跑,2020年规模仅次于膨化食品。随着卤制品行业包装化、品牌连锁化加速,吃卤食的习惯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2017年行业规模为767亿元,2018年卤制品的行业规模约在870亿元,预计到2020年达到1201亿元,2015-2020年的CAGR为18.2%。
卤制品已日渐由传统餐桌食品转变成为休闲食品,主要为休闲消费而订制。随着便于携带包装的卤制品的出现,以及位于人流量高的销售点带来的便捷,休闲卤制品更受欢迎。
在休闲卤制品行业中,因禽类卤制品具有独特的口味,以及成瘾性的特质,这些年来备受消费者喜爱。据F&S预计,到2020年中国禽类卤品在休闲卤制品行业中占比将接近50%,其年复合增长率能达到21.6%,为休闲食品中成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二、卤制品朝品牌化、休闲化蜕变,年轻一代成消费主力
过去熟食店往往是作为餐桌上菜品的一种补充,然而以周黑鸭、绝味、久久丫等为代表的轻食卤制品异军突起,激活了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
卤制品已朝品牌化、年轻化、时尚化蜕变,从单纯的佐餐食品变为吃着“玩”的休闲食品,越来越多人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啃鸭脖,许多女生周末看电视剧,也会买上几盒卤味作为零食;熬夜看球赛的男生,卤味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比周黑鸭、绝味这些后来居上的休闲卤味品牌,曾经定位于餐桌市场的传统卤味品牌也在向零食市场寻求转型。以上海的紫燕百味鸡为例,其业务整体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对于增加新的业态,也表现出强烈意愿,陆续推出了定位休闲零食市场的产品。
此外,这一类传统卤味品牌,年轻用户是他们相对缺少的客群,这个用户人群质量高,消费能力强,愿意为服务买单,不再单纯关注价格因素,有利于高毛利产品的输出。
三、行业竞争激烈,品类亟待扩充,卤味海产品或成新探索
现阶段,我国卤制品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且存在结构调整和单价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行业日趋成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明显加强,国内卤制品市场已是一片红海。
在这种形势下,卤制品企业如何避免被行业优化掉的同时,还能在竞争中强势突围呢?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截止2016H1,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卤制品公司分别为绝味食品7.4%、周黑鸭6.8%、紫燕3.40%。可以说,目前卤制品产业的格局是“两超多强”:绝味、周黑鸭已成行业龙头,紫燕百味鸡、留夫鸭等区域性品牌众多。可以预见,未来卤制品的行业发展和竞争的空间巨大。目前,休闲卤制品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肉禽类,各大卤制品企业也在做新的品类探索。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海鲜食品不再是沿海地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海味”,而且对“海味”的追求呈现日常化趋势。于是,即食海鲜应运而生——开袋即食的海鲜食品,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海味”的诉求。
卤味海鲜出现,让海洋食品的口味更加多元。麻辣、藤椒、孜然等口味符合了更广泛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并且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海鲜的腥味,解决了内陆消费者对腥味的困扰。其次是包装,真空包装、罐头包装保留了海洋食品的最佳风味,小袋装的海带、鱼干成为许多人喜爱的休闲零食。
毫无疑问,休闲卤制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食品行业已进入完全竞争阶段。因此,休闲卤制品企业需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用产品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发更多创新产品、健康产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opyright (C) 长沙正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